本帖最后由 g040111 于 2020-2-7 23:18 編輯
今天的主角是:富士GFX100
接下來開始講故事:內心中一直覺得33*44的底裝1億像素,哦不對,是1億200萬像素,密度實在太高了,肯定會影響高感,畫面可能會出現略臟的感覺。雖然有5級防抖,1億像素手持拍攝也會有障礙,信心不足。33*44的底5000W像素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配置,想等gfx50防抖版,本來是說1月24發的,結果發了100V跟200啥的,失望?。?!正因為這次失望,讓我有機會試用了富士GFX100,一天的試用讓我對這臺機器有了顛覆性的認識,其實換相機真的跟買車一樣,一定要去試駕~~~~~
于是一狠心,滅掉了A7R2 A7R3、7支頭、2個燈,換了GFX100+GF32-64一機一鏡。備機沒了,閃光燈也沒了,不是馨映像的老板看我可憐,借了我一臺XE3過年,開箱照片只能用手機拍了。補光靠的平板燈,效果略差,大家簡單看看吧。
箱子白色的略LOW
附件就這么點,對了還有2塊電池,這里我要吐槽下FUJI,為什么不給雙充?為什么不給雙充?為什么不給雙充?
電池:1230的容量,原裝2塊
電池抽屜
這里說明下:就算裝一塊,機身也是正常工作的。非兩塊同時供電,是一塊一塊用的,設計很合理?。?!
2塊電池并沒有想象中的富足,建議工作量的大的話還是需要備電,試用的那天單塊滿電也就拍了3個小時這樣,我估計防抖是耗電大戶,畢竟這么大CMOS。(備電我推薦灃標的攝影家系列,1000MAH,有雙充,雙充還可以切換快慢充,很實用,不過價格也不便宜)。
熱靴式EVF(中畫幅BI格標配,那個能調節方向的要3000多,富士第一批一億用戶因為機身召回,好像送了一個,羨慕嫉妒恨,不過不建議單獨購買,因為有翻轉屏)。官方EVF的參數很漂亮,我實際使用中覺得對比度較高,刷新率略低,特別是照片回放,不如后背LCD(不過菜單中可以單獨調節,調節到舒服估計得對著電腦屏幕試一段時間了)。對我這種SONY用戶極其不習慣,用過R2 R3 R4的你們應該都懂的,回放照片看EVF的請舉手(SONY后背的lcd,真的是爛 ),哦對了,顯示參數可以自定義的。
請忽視背帶,實在沒錢了,原裝背帶太厚,雖然減壓效果不錯。
右側肩屏很贊很贊,有3個模式可以預覽,但我覺得富士的祖傳撥輪也很贊的,如T2 T3滿肩的撥輪就很亮騷,這個只能看個人喜好了。
左邊撥輪是一個模式選擇,視頻,單拍,連拍。
后背按鍵不多,操作很簡單,基本能直接上手。
LCD是一個跟T3一樣結構,水平上下能開到90度,側面可以開到45度,顯示效果很好,支持觸摸(對焦,回看滑動選片 放大都行),顯示參數可以自定義。
下面一個小的副屏,顯示參數也可以自定義。
右側雙開槽設計,都是SD,都支持2代快卡,而且你肯定會買快卡,而且是大容量頂速快卡。大家會問為什么?又沒連拍,這么快干嘛??!因為RAW 200m一張。XFINE JPG 最小的也有50M左右。請問190m寫入速度的小水管,有什么用。 錢啊。(推薦SONY 3防128G 讀寫都是299m的那種),64G行嗎?200M一張raw,你自己算吧。
左側的一些擴展插口,typc能充電的。
33*44對于全尺寸645來說只能算殘幅(全尺寸645底片是56X42mm),但跟一臺APSC放一起比比大小,實在是震撼了
跟32-64合體照。
總體重量:絕對比1DX2+24-70 2.8輕,而且差蠻多,具體大家百度吧。
先說說機身吧,后面發隨拍的照片及拍攝感受。
優點:1.機身做工非常扎實,鎂鋁合金降低了重量,比135的方磚機輕巧。橫豎拍手感都比較出色。
2.操作較容易上手,如原來用過富士的,菜單基本一樣。觸摸屏拉近了用戶距離,減低了對中畫幅專業 性的畏懼,手指頭點點就能完成拍攝。
3.電池設計合理,單塊電池供電。
4.售后服務蠻贊的:自購買日起3年內, 若快門使用次數達到15萬次,可享受免費更換快門組件的服務1次(參考價值6500元);自購買日起3年內,可免費享受3次CMOS免費清潔服務(參考價值1200元);自購買日起3年內,若涉及有償維修,可減免維修費用的50%;自購買日起3年內,若機身LCD屏損壞,可免費享受屏幕更換服務1次(參考價值2500元);自購買日起3年內,可免費享受機身插口板更換服務1次(參考價值1200元);3年內機身飾皮免費更換1次(參考價值1100元)
缺點:1.方磚機設計,攝影拍極其難購買,特別是單肩包,不拆鏡頭,需要買一個立方體的包 ,雙肩包也需要深度足夠的,搜不到的按1DX D5系列去購買就好了(外形還是GFX50S香)
2.存儲卡成本較高(好吧,這個其實應該是我的缺點)。
3.沒有雙充?。。?!
發點隨拍的樣片及拍攝感受(為啥就這點片:因為出不去,也不敢出去)
先看看寬容度:上面這張是原片,下面這張是LR高光壓到底,陰影拉到頭,實在驚人(這張是老蛙17拍的,素質略差)
全程手持夜拍,ISO全部1600以上,很多都是3200-6400。
我最夸張的一張手持1/2S可用,這些放的片子,大多都是1/15-1/30的快門。
拍攝感受:
優點:1.細節、細節、細節;放大、放大、放大,滿屏的細節,隨心所欲的裁切?。?!
2.高感刷新了我的三觀,相機直出的JPG略有涂抹,RAW導出極其細膩,高感非常出色??!
3.低速快門真的拿得住,機械快門也非常輕(機械快門、電子快門均有,可協同工作,可多模式協同 設置),機震很小,防抖不輸大法A7R3(畢竟這個是一億像素)
4.富士的色彩,這個不用解釋了吧。
5.對焦快,滿屏的對焦點,追焦、人眼、人臉都有,左右眼能切換,跟T3一致,跟傳統中畫幅的對 焦說再見。
6.膠片模擬,這個不解釋了,要求不高可以直出用。因為我膠片也在玩,Provia 、Velvia、Acros很親切。
缺點:1.RAW 200M一張,機身加載膠片模擬的JPG 50M往上,RAW導出的無壓縮JPG 100M左右一張, 硬盤壓力巨大。
2.峰值對焦體驗極差,我有轉接瑪米亞的鏡頭使用還有原廠口的老蛙17,峰值對焦太淺了,輕輕轉 一下就過了,基本看不清。不過可以放大對焦,轉接可以手動設置焦段匹配防抖。(沒事別轉接)
3.大光圈鏡頭不足,請不要提等效光圈,我指的是通光量,等效的是景深。(還沒出的那只80 1.7,我估計是買不起 )。
4.自動待機后,需多次半按快門點亮(這個貌似富士都這樣,可能是防止誤觸)。
5.鏡頭焦段選擇有點困難,或者說鏡頭群不夠完善。拍風光23一定得選(不建議青蛙17),32-64畫質堪比定焦,110/2買不起系列;或者23、45(明顯好過63)、45-100(其實個人建議長焦還是弄個135備機吧,整套也比一個110/2便宜。),中畫幅選120以上的鏡頭意義不大,哈蘇飛思也很少會有人買這些頭,一來價格昂貴,二來體積巨大。100左右的焦段機身開個SUPER35,也夠了。補充:110/2 絕對好頭?。?!
忘記說了,壓縮連拍5張/S,無損連拍2張/s。
視頻?:誰會用這個拍視頻,就當附送的功能好了。
延時攝影?:機身有間隔快門跟平滑曝光,貌似跟T3一樣(一億像素的照片流,估計沒幾臺電腦能跑的動,這功能當半賣半送的吧)
最后溫馨提示:請用capture one去解GFX100的RAW,需要圖層操作,再轉ps(畫質真的不一樣)??梢韵螺d原版或富士專用版,這個沒看出有多大區別。
|